English

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核心是提高质量和效益

——兼论盘锦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和措施
2000-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盘锦市委常务副书记 宋勇 我有话说

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调整的核心是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其一,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经济管理的永恒追求,新阶段的农业发展呼唤着这种管理理念;其二,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这必然要求我们摒弃过去长期坚持的重数量、轻质量、不讲效益的生产经营方针;其三,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价格劣势和质量劣势,也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增强国际竞争力;其四,农民近年增收速度趋于缓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目标追求和措施选择

第一,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品率。可以考虑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要扩大优质产品在整个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农产品生产由大路货产品为主逐步转向以优质品种为主。要积极推行“种子革命”,研制和推广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要通过制定农产品分级标准、成立农产品检验机构、实行优质优价等措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包括营养、安全和适用等指标在内的内在质量问题。在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的过程中,要大力推行“名牌”战略。盘锦大米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但仍存在着优质程度、优质品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位“四不高”问题,应制定和实施“盘锦大米推优计划”,通过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优质水稻示范区、创立和保护优质品牌以及拓宽销售市场等措施,提高盘锦大米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以质取胜。

第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流通率。农产品流通是结构调整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错误观念,实现以流通促生产。据统计,目前盘锦市农产品的综合商品率仍然不高,仅为80%。商品流通率也比较低。因此,必须以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流通载体建设、拓宽流通渠道为重点,研究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基本对策。要立足产业优势,坚持“产地市场”原则,结合盘锦市农业主体产业和主导产品,构造生产基地,建立大型批发市场。要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兴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改造各类专业协会,发挥他们在联接产需双方、搞活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作用。农村经纪人是农民与市场结合的重要媒体,他们视市场为“饭碗”,视信息为“生命”,是农民调整经济结构的耳目、桥梁和依托,必须采取鼓励措施,彻底解决盘锦市农村经纪人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依靠这支队伍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提篮小卖”的状况。经营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因其具有开拓市场和占有市场、把握信息、融通资金的功能,也是搞活农村流通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在其带动下营造龙型经济,使其成为联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中坚。

第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转化率。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我国还只有20—30%;发达国家加工业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我国还不到30%;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则恰好相反。盘锦市农产品加工业更是一条短腿,加工转化率仅占农产品总量的20%。根据对盘锦市资源优势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分析,盘锦市在继续研究稻米加工转化途径的同时,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水产品加工的突破。盘锦市盛产中华绒螯蟹、纹蛤、对虾、海蜇、毛虾、淡水鱼等水产品,年产量均达15万吨,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1.4%,利润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如果对其中的大部分产品通过深加工再投放市场,其产值和效益将成倍增长。二是乳制品加工的突破。目前我国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只有7公斤,只及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5公斤的近1/30。盘锦市具有发展奶牛饲养业的草场资源,乳制品加工业已有一定基础,要采取政府扶植、多元投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等措施,使其获得较大发展。三是肉食品加工业的突破。可考虑依托世界知名畜牧饲养企业,运用新的投入机制,壮大盘锦市肉食品加工业。

第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我国土地资源异常短缺,人均不足1.5亩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提高土地产出率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盘锦市的土地产出率相对较高,已创造出了菜稻复种、稻田养蟹(鱼)、立体栽培等增效生产方式,土地综合产出率已达每亩平均1500元。但这仍然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全市的发展也不够平衡,约有50%农户的土地产出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将全市的土地产出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0元,全市的农业总产值就可增加至64.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就可增加至3978元。我们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成功的增效生产方式,特别是要作好菜稻复种、稻田养蟹(鱼)这两篇大文章。盘锦水资源丰富,其中有40万亩淡水资源和50万亩滩涂资源,但目前尚有50%未被利用。必须加大对这些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稻田渔业、苇田渔业和滩涂渔业,力争使80%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提出的土地产出率,既有产品数量产出的要求,更应是一个效益产出的概念。针对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有必要在广大农村开展“节本增效”活动,尤其应该把节肥、节水作为“节本增效”活动的重点。要积极推行科学施肥技术,兴建节水工程和加强稻田用水管理,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

第五,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1999年,我国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值为6284元,盘锦市的农业生产率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一农业劳动力所创产值为2.2万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较多,目前仍约有1.1亿的剩余,且农业资源有限,又有朝着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时代背景。为此,必须明确提出“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纽带”的“三大战略”一起抓的新的工作思路。从盘锦市的实际出发,要结合制定城乡建设规划,结合全省统一进行的乡镇撤并调整,把积极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综合开发、建管并重、完善政策、积极引导的原则,抓好小城镇建设。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实现农村的工业化。通过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战略转移,为农村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进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第一,立足于区域优势调整农业经济布局。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和特色观念,根据本地优势,实行“以特定位”,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对盘锦农业资源的分析,盘锦农业发展应着力提高“四个比重”,即提高优质水稻在整个粮食作物中的比重;提高水产业产值在整个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畜牧业产值在整个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绿色食品产值在整个农副产品总产值中的比重。其次,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最著名的理念是“从田头到餐桌”。尤其应该重视解决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缺位的问题,逐步建成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联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第三,要根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按照“三大战略”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以突出特色、健全功能和完善政策为基本要求,分别制定三个方面的规划。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的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极低,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仅为35%左右(其中还包括我国引进国外科技的贡献率),盘锦市的科技贡献率虽达50%。但却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因此,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依托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骨干企业,抓好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农业生产配套的关键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要把科研、开发和推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通过完善推广机构、建立推广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实施推广计划和开展系列科教兴农活动等办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实施农业骨干技术增效工程。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创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建成技术创新载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兴办农业技术企业,建立科企联合转化科技成果的机制,倡导和支持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和民间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提倡和鼓励农业技术人员领办和创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努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作为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大军,把农民从劳动致富为主引导到科技致富为主的轨道上来。

第三,支持和服务要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倾斜。重点投向与其有关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品种更新工程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建设。对具有发展前途的优质高效项目实行投入上优先、贷款上优先、税收上优惠。要制定和实行粮食质量差价政策,引导和促进新的价格机制的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对优质高效农业项目要大力开展和推进保险业务,与项目区建立效益共同体。要为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的龙头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要引导非农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投资农业结构调整。还应制定一些规章,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从事农副产品的转化生产。要着手建立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工作,同时通过其它各种信息手段,全面开展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要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和制度,严厉打击流通环节的盘剥和人为设卡行为,制止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打破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地方封锁,使市场的交易和管理,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有效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